天下和合万物生
2023年11月1日,一件来自中国的特殊礼物——鲁班锁亮相联合国,静默却有力地传递着古老的东方智慧。它由六根木条巧妙嵌合,看似独立实则环环相扣,拆开容易组装难,牵一发而动全身。
和合共生,天下大同。
信息革命时代潮流浩荡前行,人类文明的疆域由陆海空天延伸至数字苍穹。从“天下大同”的古老愿景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当代倡议,这份智慧透出中华文明的精神底色,指引人类探寻数字时代的共生之道。
今年是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
这十年,是理念引领行动的十年。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升华,在世界范围内激荡起广泛共鸣与积极响应。
这十年,是实践彰显担当的十年。中国以开放的胸怀与创新的精神,为全球互联网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彰显大国责任与担当。
这十年,是道路越走越宽的十年。合作共赢的信念历久弥坚,中国正与世界同行,共同迈向数字时代更加光明的未来。
2025年9月1日下午,“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题为《凝聚上合力量 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讲话,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呼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图/新华社记者 黄敬文 摄
这十年,从“乌镇声音”到世界共识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席卷全球,推动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深度融合。人们在这个互联互通的空间里生产生活、交流交往、创新创造,社会分工协同持续深化、要素流通不断加速,传统的地理边界与产业格局被全面重塑,世界各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利益交融、安危与共,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察势者明,趋势者智。”
人类对高质量发展、美好生活、和谐相处的共同追求,正指向一个清晰的时代答案——只有顺应互联互通的大趋势,超越个体与局部的局限,构建命运共同体,才能在全球协同中开创共赢的未来。
2015年12月16日,这注定是一个载入世界互联网发展史册的日子——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千年水乡乌镇隆重开幕,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网络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习近平主席站在网络空间人类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深入阐释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四项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五点主张”,并对网络主权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网民数量最多的国家,中国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提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符合信息时代的发展规律、符合世界人民的需求与期待,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情怀,表达了中国同世界各国加强互联网发展和治理合作的真诚愿望。
2016年11月16日,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讲话中,习近平主席强调,“推动网络空间实现平等尊重、创新发展、开放共享、安全有序的目标”,饱含着创造世界互联网美好未来的真诚期待。
2017年12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我们倡导‘四项原则’、‘五点主张’,就是希望与国际社会一道,尊重网络主权,发扬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着办,做到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在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关键时期,习近平主席用“四个共同”进一步为变革中的世界指明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2018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致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强调:“世界各国虽然国情不同、互联网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现实挑战不同,但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愿望相同、应对网络安全挑战的利益相同、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需求相同。”习近平主席提出走“互信共治”之路,让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生机活力”,回应了各国在数字经济和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共同关切。
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互联网迎来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19年10月20日,在致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主席呼吁“勇担发展责任,共迎风险挑战”,共同推进网络空间全球治理,体现出对历史机遇的深刻把握和对风险挑战的清醒认知。
2020年11月23日,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致贺信,指明了互联网在全球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中的重要作用,以实践成效证明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应对全球挑战的必然选择。
2021年9月26日,习近平主席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指出“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彼时,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数字文明”被首次明确提出,赋予人类文明新内涵,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对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变革的深刻把握。
2022年11月9日,习近平主席向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指出“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走出一条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经济活力迸发、数字治理精准高效、数字文化繁荣发展、数字安全保障有力、数字合作互利共赢的全球数字发展道路”,系统阐述了全球数字发展道路的六大发展维度,推动理念向实践纵深发展。
2023年11月8日,习近平主席向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发表视频致辞,科学分析全球互联网发展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共同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这一重大倡议。习近平主席的致辞高屋建瓴、精辟深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主张,为各国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正能量。
2024年11月20日,习近平主席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视频致贺,提出“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安全作为底线要求、把普惠作为价值追求”,发出携手迈进更加美好的“数字未来”的新号召,充分体现了对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发展浪潮的深刻思考。
2024年11月20日,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
习近平主席系列论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推动全球互联网更好发展、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互联网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网络空间的具体体现和实践运用。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
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国际合作倡议》,发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人工智能能力建设普惠计划》,倡议成立“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之友小组”······面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提出一系列建设性解决思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造福全人类。
提出《全球数据安全倡议》;相继与阿盟、中亚五国签署《中阿数据安全合作倡议》《“中国+中亚五国”数据安全合作倡议》;发布《全球数据跨境流动合作倡议》······中国为推进国际数据治理与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一条条倡议宣言、一项项务实举措,中国始终坚持做推动全球数字化发展的贡献者、网络空间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推动者,持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担当。
十年来,“乌镇声音”成为引领互联网国际合作的友谊之声,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联合国秘书长数字合作高级别小组前执行主任约万·库尔巴里贾表示:“合作比冲突更能让我们受益,保护互联网完整性的治理举措具有重要意义。”
澳大利亚联邦人文学院院士马克林认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仅有助于实现全球和平与发展,还能通过国际合作加强网络安全,促进全球稳定,为人类带来持久的福祉。”
2024年9月3日,在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理论研讨会上,来自中国、韩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的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和领军人物,共同总结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迈向新阶段的深刻内涵、重大意义和时代价值。
中国搭台,全球共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领域国际交流活动在中国举办,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与世界各国在网络空间广泛开展交流合作。
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VR产业大会······一场场展示交流的高规格盛会,让国际社会共享网络空间创新成果。
中国—东盟信息港论坛、亚太经合组织数字减贫研讨会、中英互联网圆桌会议、中德互联网经济对话、中非互联网发展与合作论坛······一个个对话交流合作的国际平台,为全球网络空间的开放共享、互利共赢作出重要贡献。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十年来,中国以扎实的行动,凝聚起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广泛共识,推动国际社会以更加协同、包容的姿态超越分歧,携手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构建起一个更加普惠繁荣、和平安全、平等包容的网络空间。
这十年,推动数字经济合作走深走实
“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
当前,全球数字治理赤字日益凸显,数字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更为突出,个别国家将科技和经贸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人为割裂全球互联网,危害全球数字发展与合作。
江海浩荡,风急浪陡。新时代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持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同世界各国一道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技术创新助力成果普惠共享
“我们需要人工智能方面的帮助,我们不想被落下······”谈及人工智能发展,萨摩亚通信监管局局长吉萨·珀塞尔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现场动情地说:“虽然我们是南太平洋的岛屿国家,可我们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有同样的需求、同样的雄心、同样的目标。”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信息化浪潮蓬勃兴起。然而,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互联网普及、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风险防范、数字技能掌握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平衡,数字鸿沟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的《2024年数字经济报告》指出,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发展中国家受到了不利影响,国际社会应合力促进数字经济可持续、包容性发展,让更多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
技术创新的重要价值在于普惠。
“全球南方国家数十亿人的生活将因更广泛的选择、廉价、创新和绿色的商品而得到改善。”2024年,英国《经济学人》曾刊文指出,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100美元一台的智能手机进入非洲,意味着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口可以轻松登录互联网,享受其带来的知识和服务。
为打通沟通壁垒,促进中企对非洲的合作,中国湖南传神科技有限公司依据自主研发的中非经贸大语言模型,依托非洲53国的语料资源,推出了“非洲通”便携式翻译设备。这款设备可识别翻译144种语言,能够为中非企业在基建、农业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较精准的翻译服务。
数字技术正以其普惠特性,将发展红利深度融入健康这一人类共同关切的领域。
四川凉山30多岁的村民卓玛,忙于生计,无暇去做两癌筛查,影响自身健康;宁夏农村2岁幼儿辰辰,在出生筛查中发现患有先心病,得到了积极治疗······这是“妇幼健康助力项目——红雨伞计划”中的两个鲜活案例。通过数字管理平台,连接两癌筛查的各个阶段,从患者登记到记录检测结果,再到随访护理,大大降低了两癌筛查和治疗成本门槛,广泛惠及基层女性和儿童。截至2024年7月,该项目已经惠及14个国家,覆盖33万新生儿和30万妇女,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有效提高先心病、宫颈癌、乳腺癌等妇幼疾病筛查率。
在破解全球发展不平等方面,中国数字技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华为的5G设备覆盖全球150多个国家,让更多人畅享通信网络;比亚迪先后向匈牙利、德国、西班牙交付纯电动大巴车,助力欧洲绿色出行;滴滴将中国经验带到拉美等地区,为当地提供有特色的本地化产品和服务······
——高效协作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
一个安全、稳定且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世界各国而言均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
相关报告显示,在全球范围,平均24小时内有超过8000万个诈骗电话,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这背后是黑灰产业链编织的复杂网络,诈骗者假扮权威机构,操控受害者的心理,迅速转移赃款。
面对这一挑战,如何更好地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应用在反诈治理中?“通过对作案者和受害者的人口特征、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行画像,能够更科学、精准地支持针对性的反诈工作。”中国联通国际有限公司、香港城市大学产学联合研发的诈骗电话过滤系统通过多模态AI算法优化,将精准度提升40%,误报率降低50%。2024年累计拦截潜在诈骗呼叫超1.2亿次,直接避免用户经济损失数亿元。
在亚非,中国先后与柬埔寨、菲律宾、阿联酋、肯尼亚等国开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执法合作;在欧洲,2016年,中国与西班牙警方联合开展“长城行动”,成功捣毁13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在多边领域,2022年3月至6月,中国警方在国际刑警组织框架下,与76个成员国警方共同参与反诈“曙光行动”,拦截非法资金5000万余美元······中国一贯支持打击网络犯罪国际合作,支持在联合国框架下制订全球性公约,在国际刑警组织、金砖国家、东盟地区论坛等多边机制下开展打击网络犯罪合作。
近年来,中国充分利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中国—东盟网络事务对话”“新加坡国际网络周”等契机,与各方就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交换意见,就持续深入开展网络安全领域双边对话与合作提出务实建议,倡导各方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与稳定。
同俄罗斯就全球网络安全形势交换意见,共同打击威胁双方国家社会安全的违法信息在网络传播;与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签署网络安全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截至2024年,已与86个国家和地区的292个组织建立了“CNCERT国际合作伙伴”关系。
在全球网络安全领域,中国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国际交流合作,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应对网络安全面临的挑战,推动建立一系列务实有效的国际对话机制。
——开放共享促进各方互利共赢
2025年,深度求索(DeepSeek)以开源、低成本的模式打破技术壁垒,使广大中小企业能便捷地应用人工智能——这种“技术平权”不仅颠覆了传统的创新模式,更在全球范围内点燃了“去中心化创新”的火种。
“我认为DeepSeek有潜力帮助全球南方国家缩小数字鸿沟并加速现代化。”2025年3月,在南非举行的数字化转型峰会上,南非人工智能企业Matogen首席执行官雅各布斯·艾蒂安说。
从非洲到拉美,DeepSeek应用程序下载量短时间内迅速攀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025年1月报道称,DeepSeek已成为巴西下载次数最多的应用程序之一。《非洲商业》杂志网站刊文称,开源低成本DeepSeek模型的出现,让人们燃起了非洲或许能用该技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希望。
2025年5月29日,2025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人工智能合作论坛在天津召开,论坛发布《中国—上合组织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建设方案》,邀请上合组织成员国共建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围绕夯实人工智能发展基础、提供开源开放服务、加强产业合作对接、促进人才培育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共同促进人工智能技术普惠应用。
开放合作,一直是中国企业秉持的发展理念。
中国联通在泰国建设5G智能工厂,在非洲打造智慧矿山,与当地企业共享发展经验,帮助提升生产效率和安全标准,实现了中国技术与全球市场的共赢。
蚂蚁集团积极搭建开放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便捷、可靠的跨境数字支付及金融服务,当前已帮助100万家全球商户完成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交易,商户单笔平均运营成本降低50%。
在泰国曼谷郊区一个两万平方米的物流仓库内,当地员工威猜在工位上轻点电脑屏幕,货架上的货物随即由多台自动引导运输车接力运至他的工作台前。贴好标签后,再通过传送带送上货车。两天后,这些商品便能送达泰国各地的消费者手中。
这个自动化仓储系统,由菜鸟与泰国快递公司闪电达携手打造,日均处理能力在6000单,最高日处理能力可达2万单。在这里,商品的入库、分拣、包装、出库等环节都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来自中国的先进技术让物流仓储环节的出错率更低、仓储效率和发货能力更高,彻底改变了以前拣货速度跟不上订单增长的窘境。
发展数字经济是东盟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数字物流合作是双方数字经济合作的一个缩影。目前,中国和东盟正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在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电子商务、大数据、区块链等领域打造更多新的合作亮点。一大批中国5G、数据中心和云服务提供商在东盟国家启动和落地相关项目,为当地建立和完善数字生态系统、电子商务和支付平台提供了巨大支持。
中国积极推动互联网领域开放合作,努力创造更多利益契合点、合作增长点、共赢新亮点,为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打开了大门。
这十年,携手开创数字文明新图景
非尽百家之美,不能成一人之奇。
“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墨西哥,漫步于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在希腊,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在埃及,走进古老的卢克索神庙······从历史性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到出访期间致敬各国各民族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再到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习近平主席身体力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今天,世界因互联网而更多彩,生活因互联网而更丰富。无远弗届的互联网已成为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重要载体。
这是一场别样的美食之旅。谷歌艺术与文化、世界中餐业联合会联合推出的“慢慢吃”项目通过50个线上展览和800多张图片,将中国美食转化为世界语言,使全球观众了解地方特色菜肴烹饪技巧、饮食礼仪和理念等中国传统习俗与历史知识,让人们看到中国饮食与农业发展的关联、“不时不食”理念、二十四节气美食、特定食材的治疗功效、中国数千年发展成熟的餐桌文化与礼仪······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增进国家间相互理解和信任的重要纽带,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25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数字背后不仅是旅游热度的爆发,更是一场横跨经济、文化、社会层面的深度互动。
在山西应县木塔、云冈石窟、悬空寺栈道,“跟着悟空游山西”成了外国友人体验中国文化的最新方式;每逢俄罗斯节假日高峰期,在网上“火出圈”的边境小城吉林珲春平均每天会迎来超千人次的俄罗斯客流;在四川雅安,每年都有大批日本游客线下追星熊猫“香香”,网上发布的追星成功打卡吸引了无数互动······西藏林芝、浙江义乌、新疆伊宁等多个“宝藏小城”深受外国游客“深度游”青睐,在网络上吹起了一股新的“中国风”,外国游客从线上走向线下,进而走向对中国式现代化生活的全面体验。
短视频博主“非洲小五”记录着自己和来自马赛部落的朋友的生活趣事;山西厨师阿牛让刀削面飘香安哥拉;云南耿马的泼水节舞曲《UP耿马》借由短视频风靡东南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友谊使者们用“镜头+互联网”述说着自己的文化交流故事,让中国更好了解世界,也让世界“读懂中国”。
2024年10月14日,四川资阳,安岳县宝森柠檬旅游风景区,20余名外国网络达人跟随“悟空”一起通过直播向全球网友推荐安岳的精品柠檬果。
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越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文明交流互鉴越能显示出重要价值。
“人类社会创造的各种文明,都闪烁着璀璨光芒,为各国现代化积蓄了厚重底蕴、赋予了鲜明特质,并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共同为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
“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2024年1月,在一场关于全球文明倡议的专题研讨会上,尼日利亚阿布贾大学副校长纳阿拉由衷感慨,全球文明倡议证明了合作的力量和各国在推进人类现代化进程中的共同责任,这必将为推动人类现代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大动力。
2025年9月1日,在“上海合作组织+”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全球治理倡议,呼吁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携手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继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之后,中国向世界贡献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四大全球倡议各有侧重,并行不悖,为维护和完善多边主义注入关键动能,为“人类向何处去”这一世界之问、历史之问、时代之问提供了中国答案。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永远是世界的和平力量、稳定力量、进步力量。
过去,一些全球南方国家曾全盘照搬西方模式,结果绝大多数陷入经济长期停滞、社会政治动荡的困境。
如今,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使全球南方国家看到了新的希望,有了新的选择。
“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成为希望的灯塔,给世界带来启迪。”2024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友谊勋章”获得者迪尔玛·罗塞芙在发言中这样说道。
2025年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堂举行的联合国成立八十周年高级别纪念活动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发表讲话,回顾联合国的历史使命,呼吁各国在全球危机加剧的当下,重燃八十年前的希望之火,以团结和勇气应对当今世界的挑战。
历史告诉我们,越是困难时刻,越要秉持和平共处的初心,坚定合作共赢的信心,坚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从乌镇的枕水人家到全球的网络纵横,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理念在波澜壮阔的实践中不断升华,散发出宏阔睿智的思想魅力,在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潮中汇聚起追寻梦想的磅礴力量,迸发出昭示未来的耀眼光芒。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是认知共识不断凝聚的新阶段,是经济联系愈发紧密的新阶段,更是人文交流深度融合的新阶段。面向未来,中国将同世界各国一道,让互联网更好造福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数智未来!